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生感悟 > 由学书法感悟成功教育
由学书法感悟成功教育
2014-08-09教育是个大课题,影响人的命运,伴随人的终生;教育也可以找个小视角,以小见大,得到启示。近年来,我从自己学书法的经历中重新体会了学生的角色,从中对诸多教育问题都有所感悟。
一、成就感比学习基础更重要。
学生的学习不能用填鸭式,而要学用结合,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平台,使他们做中玩,玩中学,学中用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成功感,这比学生的学习基础更重要。
四年前,我初学写毛笔字,老师问:您学过书法吗?我回答:从来没有学过。老师说:这样很好,既没有好习惯也没有坏习惯。言下之意,我的书法基础一穷二白。四年来的笔耕不辍,使我在书法方面取得了一点进步……我感到,自己最大的动力源于不断的成功体验。因工作缘故,我常有书法创作的任务,我一不怕露丑,二不推辞。随着一张张作品的诞生,我不断享受到成就感,对学习书法的兴趣日臻浓厚,愿望日趋强烈。
可是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,有的给学生排座次也以分数论;有的每次考试都将成绩排名榜公布于众;从小学、中学到大学,均以考试论“英雄”。反思教育,我们是否让学生成功得太少了一点?人是一个有感情的有机体,情商能反作用于智商,我们教师所能做的,不是就知识教知识.而是要做一个增强学生发展内在动力的促进者。如何有针对性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,放大他们的闪光点,创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就感,得到荣誉感,取得上进心,这是教育的关键。我们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,帮助学生获得成功,作为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课题。
二、遇上一个好老师是学生的幸福。
好老师可遇而不可求。只能依课本及参考书教的老师难免浅薄;有学识而不善教的老师误人子弟;只会“武大郎开店”的老师难有大的长进。由此,教师培训的着力点应放在知识面拓展。心理学和教法探讨以及道德修养的提升上面。
我学书法不到四年,效果超乎预期。究其根本原因,是因为选择了一个好老师。细细体会,一个好老师至少有这样几个特征:
一是好老师有底气。我的书法老师兼擅正、草、隶、篆各种书体,搞创作时各种技巧综合运用、信手拈来。二是好老师有方法。当我尚未形成兴趣和习惯时,老师没有急于提要求。当我的兴趣被激发,对学书法已一发不可收时,老师又及时提出新要求。每当我有了进步,老师都以阶段目标的实现进行鼓励,而不用终极目标的要求妄加指责。正是因为鼓励――进步――再鼓励――再进步的教学法,才使我得以坚持下来。三是好老师有胸怀。在学习过程中,我不时会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难题,而老师总是竭力鼓励我不拘泥于成法,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。同时,老师把带学生看作教学相长的一面镜子,近年来,老师的作品三次入选全国书展,书艺也取得了长足进步。
可是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的老师由于主客观原因,大多在为学生的考分而战。编考卷,改考卷,讲考卷,占据了太多时间。老师们没有时间读书成为寻常之事,教研组、备课组无时间开展活动也是到处可见。
希望有眼光的局长和校长把最大的精力放在教师队伍培养上,把带好一支队伍作为自己最大的政绩,强化有效培训,强化自我塑造,强化专家引领,强化激励机制,改善和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大环境,让更多的学生遇上好老师。
三、授人以渔胜于授人以鱼。
方法不正确,学得再多,也是错误的重复;不理解情况下的记忆,记得再多也是浪费时间。在教学工作中,要叫停狂练滥考。对答案式的讲评课。唯有教会学习,才能使学生受用终生。
学生上学学什么?非知识也,最重要的是适合个人的方法。我曾花了一年时间摸索成年人学书法应如何事半功倍,这是我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收获。我的体会是,学书法:一要认真读帖;二要强化临摹;三要刻苦背临;四要精泛结合;五要学以致用;六要创新方法。
盘点教育,受升学压力影响,曾几何时,政治、体育也变成了知识传授和训练的科目,练习成为教学之最重要的环节,记忆力成为最重要之能力,孩子们少了许多锻炼和睡眠时间,这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细细想来,这代价确实太大了。方法得当,可以事半功倍;而不问路急行军,搞垮了身体也未必离目标更近,说不定是南辕北辙。 在知识爆炸、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的今天,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。为学生的未来计,为教育所承担的使命计,我们必须深刻反思:我们的教育教会学生学习了吗?
四、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教之根本。
教书不能光教知识,要教品性,要教学生体悟;要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做加法,做乘法;知识周期很短,素质才是关乎学生一生的大事。
书法之道在于养性,学习书法促进了我内涵的提升。一是使自己心境平和,专注,沉着,形成了定力;二是使情绪得到释放,压力得以减轻,感情得到抒发;三是通过长期苦练,逐步多了几分胜不骄、败不馁的坚强与毅力;四是使自己记住了不少唐诗宋词,文学修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;五是书法使我多了一个人际交往手段,能感受到另一种成功的喜悦。
教育贵在过程,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关乎目标,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过程。因为过程中有知识,有乐趣,有灵感激发。有了素质教育的过程,才能实现素质提高的目的。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,如何让学生发现、感受学科之美,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提高素质、增长才干、焕发创造能力的积累过程,还有许多文章可做。我们需要思考:学校教育对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发挥了多少作用?我们对教育、教学过程研究得怎么样?我们应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契机,坚持学校特色建设与文化建设,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来改造、重建与优化,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所作为,在素质教育的目标、模型构建与实践方面作更多的探索。
五、没有高素质的校长就没有素质教育。
建设充满自主发展氛围的校园,要素是有一个才华横溢、充满激情的校长和一群在课堂上活力四射的老师。否则,素质教育几乎只成为一句口号。
学习书法数年,我深感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。据此,我开始研究并在全市组织开展书法教青“百千万工程”,至今全市已有几十所书法特色校,合格书法教师上百名,书法小会员上千人。 我还注意到,大凡书法特色学校的校长都与书法有关,有的本身就是书法家,有的是书法爱好者,有的对书法教育有独到认识。由此可见,校长有一手,学校就能多一手;校长素质高,学校教育才能高素质、高品位。身为校长,要敏感地捕捉一些实施素质教育的抓手,因势利导地开发校本课程,让孩子们在自由选择的空间中发展个性。
为了实施素质教育,校长应当思考,自己如何成为有思想、有能耐、有激惰的校长;同时教育部门也要思考,好校长从何而来,教育部门应当为校长们做些什么。
希望教育系统把造就好校长等优秀的教育管理干部,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从体制、机制、标准等制度层面深人研究,促使更多的校长成为课改的行家、德育的专家和师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。
六、要辨证地认识学校“减负”工作。
负担的轻重,生活的苦乐,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。做有兴趣的事就不会感到苦;相反,对待一件趣味索然之事,即使负担不重,也会觉得枯燥乏味。可见,衡量负担不能只讲数量,还需进行心理测量;减负要从激发学生兴趣,提高学习的响应程度开始。
在繁重的工作之余,我挤出时间创作,每次出差也要带上厚厚的习字本,每晚在宾馆笔耕不辍。实事求是地说,我通过练习书法得到了积极的休息,身心愉快了,虽苦犹乐;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练习书法,使高速运转的节奏适当放慢,压力变小了,负担虽重犹轻。
教育哲学告诉我们,学好用好辩证法是遵循教育规律、发展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。
可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,我们往往容易把问题概念化、绝对化和片面化。诸如对“减负”问题,我们只对学生在校时间、学生作业时间、作息时间作量的规定,而较少研究学生负担的成因,较少研究学生的心理负担轻重与否?较少研究如何把学生不必要的过重负担降下来,把教师必要的负担加上去,即用抓好教师的课外功夫,来减少学生低效乃至无效的劳动;较少研究怎样使社会、特别是家长加给孩子过重的精神负担和学习负担降下来,使正确的人才观、择业观和家庭教育方式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共识。
我们的校长、老师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,应该用历史的、发展的、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人和事,也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。唯有如此,才可能在创设小环境、改革创新教育方面有所作为。
教育是一门科学,也是一门艺术,博大精深。衷心希望校长们不但成为实干家,还能成为崇尚科研的思想家;不但是管理家,还能成为与时俱进的改革家;不但是学习型校园的倡导者,还能成为热爱学习的实践家